925-930瑟奥利斯特之殇 |
Top Previous Next |
925-930 瑟奥利斯特之殇
925年末,安黛尔的摄政王马尔雷克斯现在已经稳定了政权,此时他决定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将部队从和坎纳斯的对峙中剥离出来,包括横跨传承海峡的补给线的驻军,来加强瑟雷恩以西的双塔(译注:根据地图,应为英勇塔和警醒塔)。以高特为目标进行一次大规模推进,切断瑟雷恩的南半部,并迫使教会回归和平。即使这次行动没有取得完全成功,瑟雷恩的军队也会被逼退到离费尔海文远得多的地方,使其无法随意开展行动。然而不幸的是,对安黛尔来说,其计划的指挥人员中有一个潜伏着的银焰信徒。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将计划泄露给了一名祭司,而那名祭司将作战计划传递给了他的上级。 枢机主教利用他们的情报优势,在银焰堡征召了另一支忠实的部队。当安黛尔在926年初加强了针对拉瑟里尔的军力部署时,枢机主教们显示出了他们对其暴民军团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力,指挥军队向西行动作为误导。接着快速的下达了新的命令,新成立的北方十字军在消息传播之前就到达了达斯克兰。安黛尔军如同“计划”一般的被夹在中间。其预备部队的大部分都在瑟雷恩的西部。北方十字军沿安黛尔河快速行进,迅速夺取了古代瑟奥利斯特。在东部与骷髅军英勇作战的安黛尔军,在这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瑟雷恩的士兵迅速而彻底的展开了早已计划好的行动,冲进瑟奥利斯特最有地位的人的家中。这些人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宣誓效忠与瑟雷恩,或者死。出于其著名的务实精神,许多人都投降了。然而,这些精英中,仍有不少人对安黛尔忠心耿耿,因此他们都被处死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瑟雷恩就控制了这座城市的政府。占领军地的领导者,也许过于专注确保瑟雷恩的统治了。当狂热的士兵们将他们用途过于广泛的剑尖变换用途时,他们却选择视而不见。 安黛尔的反应痛苦而激烈。当有谣言说是因为一个银焰间谍背叛了国家的时候,愤怒的人民洗劫了银焰的教会和各种设施,在费尔海文甚至还有高阶祭祀死于私刑。在安黛尔,剩下的银焰信徒放弃了了他们的信仰,放弃了他们崇拜的信仰,放弃了公开的祈祷祭司,宣誓他们忠于国家,或者公开的谴责枢机主教议会——总之,他们做了一切必要的行动来度过大清洗。而这些罪行和反应,激怒了瑟雷恩的领导者和士兵。 在不断升级的互相报复中,瑟雷恩并没有忽视其军事行动。瑟雷恩军队在与安黛尔的新边界上顽强的兼收着,封锁了所有从陆上前往瑟奥利斯特的道路。安黛尔迫于无奈只能冒着风险从传承海峡给驻扎在坎纳斯的部队运送补给。 安黛尔把他的愤怒贯彻到了他原本的进攻计划上,从高特继续向东进军。瑟雷恩的军队延缓了安黛尔人的突进速度,甚至在争战崖击退了布雷什人的奇袭。到仲夏时,安黛尔和瑟雷恩在哀哭旷野进行了第二次大战。这一次,安黛尔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大片土地。瑟雷恩的军队败走。 尽管遭受挫折,瑟雷恩军仍然占领着瑟奥利斯特及周边土地,甚至加强对其的控制。北方十字军的成员没收了被难民遗弃的或是被“刀剑清洗”的房屋和财产。在枢机主教素卓被任命为新省的省长之后,古老的王宫也被改造为他的新家。 安黛尔人没有放弃。927年,一支大军(the Grand Army of Liberation,不翻,不翻)开进银树森林,向着瑟奥利斯特挺进。这是安黛尔为夺回前伽利法王都所发起的最绝望的进攻,尽管天空骑士们、奥术骑士团和魅影骑士团,费尔海文和风暴故里的魔杖部队,还有其他精锐部队都奋勇作战,但他们还是失败了。在同年秋天,安黛尔军被瑟雷恩的战士们的顽强所击退。与瑟雷恩不同的是,安黛尔没有足够的军队同时发起双线作战,无论是瑟奥利斯特还是高特地区。 最终,安黛尔人无奈的向Kerkulin撤退,开始了那被称为“可耻的行军”的事件。因为败给了瑟雷恩人,安黛尔人离开的时候抢劫了食物和牲畜——从那些被占领区的安黛尔人手里,以拒绝给敌人留下任何一点帮助。最后,精疲力尽的安黛尔大军在带着一颗沉重的心在北部海岸附近建立了坚固的防御阵地。 928年盛夏,由于安黛尔前一年的行动,敌占区的人们更加大胆,相信会有魔法的力量支持他们,瑟奥利斯特的平民们发起了叛乱。瑟雷恩的士兵开始镇压叛乱,但枢机主教议会要求优先使用更温和的政策:他们下令在叛乱分子投降前,不再向该城市提供食物。然而枢机主教们完全低估了平民的力量,他们找到了走私食物和物资进城的方法,并抵抗住了围攻。 当“温和之手”行动失败后,一会决定动用骑士们的力量。这座城市被攻克了,在随后的示威性质的审判中,被抓获的教唆者被活活烧死,作为叛乱分子的警告。瑟雷恩和瑟奥利斯特人的态度变得比以前更加恶劣。一支名为受火者的军队在928年结束前辈分配到了这座城市,多年之后,甚至是终末战争结束之后,当地人和其占领者之间的关系依旧非常恶劣。
瑟雷恩在瑟奥利斯特的暴行标志着守护者瑟瑞恩所统治的最黑暗的时代的到来。不可否认的是,银焰教会彻底控制了北方十字军,而所有对瑟奥利斯特所做的暴行都是得到了枢机主教议会的允许。现在看来,兽化人大清洗正是长久以来对银焰力量过度膨胀的警告,而瑟奥利斯特就是教会最“邪恶”的暴行。 考虑到当时这个国家的狂热氛围,也可以说教会的领导者在面对难以处理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余地,但这刚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是,瑟雷恩的狂热氛围很大程度上就是守护者瑟瑞恩和枢机主教们推动产生的。有人把守护者描述成一个被时代氛围所裹挟的弱者。但有人则指出他在成为守护者之前的主张就已经如此,并认为瑟雷恩的所有行动都是他长期计划的一部分。某些银焰的研究者认为,被教会长期否认存在的,银焰之声中的黑暗低语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管这悲惨的历史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很多银焰教会的成员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时间里寻求救赎。鉴于教会所创造的一切善良事业,以及教会多年以来所战胜的真正邪恶,我们只希望现在年轻的守护者,黛兰,能带领他的信徒走向更美好的道路。
同样是在928年,有破坏者使用了强大的魔法之火摧毁了纯白拱桥,切断了瑟奥利斯特和瑞肯马克之间的闪电轨道。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次袭击的动机是否是瑟雷恩试图控制瑟奥利斯特以东的安黛尔部队,安黛尔害怕瑟雷恩继续推进,或者更糟的被坎纳斯分割掉其领土上的安黛尔部队。无论如何,这三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魔法资源以控制该地区并实施重建。所以从那天起,这座桥就成了废墟。 同年,凡·伊尔·凯斯兰(Ven ir’Kesslan)带领着四千子民沿着海岸线艰难的航行到科瓦雷东南部,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国家夸巴拉。许多人死于疾病、饥饿和海盗袭击,在旅途和从林中长眠,但最终这个小国稳定了下来,并成为了那些尝试逃离“西方战争”的人的灯塔。随着战争的持续,夸巴拉人民没有真正注意到山脉以西的政治或军事变化;对他们来说,那都是“伽利法中部的内战”。即使是战吼,他们的语言和习惯仍然保持着上个时代的风格,即使他们的文化和城镇越来越像维纶娜人和他们的主要交易伙伴拉扎尔联邦。
很多人质疑康恩王怎么会许可凯斯兰的队伍和他对夸巴拉地区土地的所有权的。为什么在及时十年战争的压力下,赛尔还会允许让几千人背弃祖国? 首先,大多数移民都是坚定的反战者,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伽利法人都不应该向另一个伽利法人举起武器。这些人对于赛尔而言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资源。尽管国王还是可以强迫他们支持他。其次,赠送的领土实际上是坎纳斯近些年才声称主权的地区。无疑,康恩王希望分散坎纳斯的注意力,并顺手侮辱他的北方敌人。然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康恩王也是一个赛尔人的孩子,因此,赛尔人对他的民心所向就是他的命脉。而凯斯兰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外交家,他以“王权灵魂之诗”求助于康恩王。康恩王也被伊尔·凯斯兰的愿景所打动,不能拒绝他的请求,尽管这对赛尔在战略上没有半点好处。尽管在夸巴拉的雨林中,新伽利法王朝的愿景还没能成为现实,但它的开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完美协商和厌战之心的结合。
最后,在变故频多的928年,布鲁兰也迎来的新的国王,勃兰奈克斯(Boranex)正式加冕,尽管他实际上是在927年成年时从摄政王布拉斯科手中接过权力的。伴随着屠杀,他的第一个完整的执政年开始了。 929年,瑟雷恩的银色军团,一个以坚韧不屈著称的军队,加强了布雷湖到黑冠山之间的控制。在南部的哈瑟瑞尔,一支连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随后这些士兵以遵循“瑟奥利斯特模式”的说法,屠杀了哈瑟瑞尔一半的居民,称他们为“不信者”,并强迫该地区的幸存者大规模改变信仰。愤怒已经从布鲁兰蔓延开来。这再一次的证明了银焰狂热信徒的最糟糕的印象。吉拉哥的侏儒们以此为戒,更加加强了和他们西方邻居和合作,派出了永久性的分遣队,与布雷什魔杖部队和侦查部队一同训练。 不断爆发的暴行迫使瑟雷恩的枢机主教们警告军队不要“过渡狂热”。似乎并不是所有的瑟雷恩的级都认同守护者和议会的主张。当激进派开始抨击那些企图颠复瑟雷恩神圣事业的人的时候,银焰教会中爆发了大规模的互相指责。 守护者瑟瑞恩从那开始不再公开露面,谣言四起,说他病了(在其统治的剩余岁月里,他很少露面)。虽然道路崎岖坎坷,但这是教会走出黑暗深渊的第一个标志。 议会正式向布鲁兰发出道歉;议会甚至革职并监禁了屠杀哈瑟瑞尔的银色军团的牧师们(当狂热氛围再次高涨时,他们又被重新启用了)。930年,瑟雷恩和布鲁兰签署了停战协议。瑟雷恩自愿从争战崖和利剑堡以北撤退,布鲁兰重新控制了以这些要塞锚定的边界。对瑟雷恩来说,这次撤退让教会得以集中精力平息任何内战的迹象,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许多其他敌人身上。
This help file was created with an unregistered evaluation copy of Help & Manual. ?EC Soft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essage will not appear if you compile this help file with the registered version of Help & Manual. |